我要为“给毒教材洗地”的洗地
小学教材中插入毒画一经曝光,激起人神共愤。
但凡是个人,不会对此漠视。
全国人民余怒未消,为毒教材洗地的来了。这无疑是给怒火再浇上一桶油。
某媒体扮起了理中客,说“在这个审美多元化的社会,没有一个设计能让所有人满意,但作为小学教科书封面,设计形象、风格就势必要让大多数人满意”。
轻飘飘的将涉及到国格以及所有孩子人格的大事化小为“设计形象、风格”的问题。
笔者百思不得其解,审美怎么多元化?
爱美之心人皆有之,凡是人,都是以视觉的愉悦为美。人们喜欢鲜花、绿叶,喜欢高山的巍峨,喜欢大海的壮阔,喜欢男子的伟岸、强健,喜欢女子的温柔婀娜妩媚。没有人认为枯枝败叶是美,没有人认为飘着垃圾的臭水沟是美,也没有人觉得如教科书插图中唐氏面孔的图画是美,更没有人认为反挂的国旗、领土残缺的中国地图是美,没有人觉得插图中男孩裸露隐私部位是美。这是“设计形象、风格”的事吗?
无独有偶,一个出版人也跳出来洗地了。
她说,“要求审美统一化就是没有审美的概念”,“配图没有什么问题,DISTORTION比例不匹配,往往是吸引小朋友的,比如马戏团里的小丑”。
这观点,和上面的某媒的“审美多元化”如出一辙,他们的高超的理解能力,能够从丑中审出令人心旷神怡、流连忘返的美来。
网友们不理解“审美多元化”和“要求审美统一化就是没有审美的概念”。因为网友们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认识事物的。
所以,我们要跳出人性的窠臼,来看待为毒教材洗地的类人的思维。
对于绘出毒画和为毒画洗地的,我们只能称其为类人。
凡是真正的中国人,不可能对自己的祖国有如此的深仇大恨,要把仇恨发泄到下一代身上,也不可能为这种阴暗洗地。
人性和兽性的区别之一就是审美观不同。例如狗的视觉中就只有黑白两色,在狗眼里,没有鲜花、绿叶与枯枝、败叶的区别,也没有宽眼距塌鼻梁与眉清目秀的美与丑的区别。甚至,狗本身就是宽眼距,在狗的眼里,宽眼距就代表了美。
人行道上有一堆屎,行人遇到必然捏着鼻子避之不及,而野狗碰到一堆屎,则是饕餮大餐。人与野狗的审美观区别大抵如此。
路边草丛中有一条死狗散发着恶臭,行人远远闻到臭味必绕道而行。而一群苍蝇却围着死狗翩翩起舞,嘤嘤歌唱。人与苍蝇的审美观区别也大抵如此。
所以,我们只能把绘出毒画和为毒画洗地的称之为类人。
类人,表面看上去像个人,实际乃畜类幻化出人形的妖孽。看过《西游记》的都知道,狼虫虎豹乃至骷颅、乌龟王八、蜈蚣蝎子、蜘蛛都常变做靓男美女,而时机成熟就现出其畜类的本性。
对待这些妖魔鬼怪,我们一是要理解它们为丑恶洗地的本性,二是要有识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!
金猴奋起千钧棒,玉宇澄清万里埃!
(作者:杨昭友)